skip to main |
skip to sidebar
在独中推动性教育其实也是近几年才有系统化的推展方向。早在1995年本会出版局开始借助台湾杏陵基金会讲师到独中来播种,到目前学生事务局与台湾树德科技大学人类性学研究所有持续的合作关系,还寻求商业界、媒体成为合作伙伴,针对的对象群也从原有的家长,扩大到教师、学生、公众人士层面,这一切都显示本局在推动上的努力和用心。但因性教育会涉及到一般人传统价值观的冲突和误解,加上自古以来人类更视“性”为洪水猛兽,所以,不论在本会的推广,还是学校的实际推动和操作,都显得格外小心翼翼,也是障碍重重。因此,本会在今年1月份,立即展开全国4场针对性教育主题的交流会,除了解各校在推动上的进度和困难,更需要让推展不错的独中能有成果和心得的分享,藉此相互学习与打气。在交流会邀请的分享者有滨华中学熊雪娟老师、循人中学余洁琦老师、华仁中学赖丽萍主任、宽柔中学施冰清主任以及麻坡中化孙秀燕主任。
对性教育需要有正面的诠释
以发展面来看,性教育最理想应从家庭教育开始着手,因为从一个人的出生就逃离不开“性”,但因家长没有受过相关训练,所以不够系统化,所以就需要学校的教育来贯彻。独中并没有性教育单一课程,而是把性教育的一部分内容融入生物课和辅导活动课单元,大部分会涵盖的内容范围有:生理构造、生育、性病、爱滋病、个人卫生、两性人际互动、友情、爱情、婚姻、家庭关系、性别平等教育、自我保护、婚前性行为、性骚扰等等。若单纯从这些课题,性教育就已可以被诠释为是自我认识、人际关系、生命教育、生活教育、人格教育、终生教育有关的课程。宽柔中学施冰清辅导主任从推动的经验中提出“性教育实质上是全面教育,其核心是人格教育”的说法,更凸显出性教育的价值。所以性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和出发点,而非以“性”、“性别”来区分和教育。
“怎么教”比“教什么”来得重要目前不是每所独中都有设置辅导活动课程,加上各个独中的辅导活动课程规划不一,主要视老师的理念、人格特质、准备度(是否有把握)、班级学生特性来规划和设计课程,所以,老师若没有正确的性教育概念,在其中就更难有系统的性教育课程规划方向。一个完整的性教育需要涉及到课程内容、教师知能的培训,还有就是性教育活动、书籍、资讯之提供和整合。但在师资还没有完全专业化和稳定之前,就难免会有老师怀疑自己是否适合给学生上性教育。然而,在老师稍微能对性教育有所了解后,也认同性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就会发现性教育除了知识上的传送(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观念和态度的影响(人格素养)。因为现在科技资讯发达,学生去获取和掌握的资料也许会比老师来得快和多,但所获得的观念和态度就不一定正确,这时就需要老师加以引导,而非压制处罚或逃避不谈,要不然学生学习到的同样是“一切跟性有关的都是肮脏和罪恶”,这就已经偏离教育的本质,学生碰到相关困扰自然不会寻求老师的协助。
相信任何老师都可能会碰到学生“讲黄色笑话”、“开黄枪”、挑战老师的开放尺度、性骚扰、有亲密关系等等的问题,所以每位老师(包括校长)都要有相关问题处理的概念和能力,而不是辅导老师一个人的责任。碰到相关问题有老师选择用“处方教育”,也有老师会选择“机会教育”,两者同样是在处理问题,但跟随在后的代价就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性教育要怎么教,或者要如何处理学生的相关问题,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带出“正面”和“教育意义”效果。
教师需要有搜集教材的能力辅导教师最头痛的问题莫过于教材、教案的获得。有些独中辅导处人力资源充足,就能一起合作针对学校的文化、气氛、学生的特性来设计教案与教材。但如果在人力上有所限制,教师就需要有自行搜集教材资源的能力。而此交流会是希望区域性独中教师能藉机相互认识和了解,以方便彼此未来共同创造和分享教材,达到资源共享的合作关系。当然也有许多教师自行上网搜集和购买教材(包括多媒体教材),在此再次推介本会最新辅导教育网站(http://www.djz.edu.my/fudao/index.php),希望可助老师一臂之力。
另外,掌握和扣紧报章上的时事动脉,或者是运用本会出版的相关书籍,透过班会、辅导活动课来进行讨论,都是可行的方式。不少独中也透过主办性教育作品竞赛和展览来创造和丰富上课教材,此做法也值得各校参考。
总结
独中性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要不要推动”,而是在“要如何推动”这个问题层面上前进。对于刚要起步推行的学校和老师,鼓励可先主动了解学生的发展和需求,然后针对学生年龄、班级特性来进行课程方向规划与分类。接下来教师需要从各方面收集教材资源,更重要的是老师需要不断的在过程中进修和成长,边学边教,边教边学。
*此篇刊登于2006年3月《独中教育月讯》
要推动性教育,首先要引导大家从正面的角度来看待「性」。记得东方日报新闻总监吴彦华先生曾于报章中刊登的「性本无罪」一文中提到:“「性」本无罪,只因这些案件到处为祸,而受尽怪罪。所以整个社会对性暧?无知,形成阿Q思维,只望性学全然无存,或是扫入地毯下,眼不见为净。”吴总监的这段话,用力的点中了大部分人对「性」持有的观点。学校老师大部分都不太愿意冒险跟学生谈「性」,因担心所教的内容会与大环境格格不入,而遭同事或家长异样眼光看待,所以在我国能全面推行性教育的学校少之又少,更多的情况之下是「避而不教」。学校没有信心老师教了性教育以后会带来哪些影响,就没有把握要去面对一些可能会有的后果,结果学生很可惜的丧失了学习和被教育的机会。举例来说,以学校的立场都不希望看到学生谈恋爱,因普遍认为大学以前的心理年龄,是还不足以成熟来选择异性伴侣,那老师是否愿意主动教导学生认识自己的特质,也了解自己欣赏和喜欢的异性特质?如果学校不允许学生私下与异性单独约会,因担心学生的自身安全或担心他们会做出不应有的亲密行为,那老师是否能教导学生约会守则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学校若担心学生在求学阶段发生未婚怀孕事件,那老师是否更应该教导学生避孕的常识和方法,以及教导他们责任意识和做价值观的澄清呢?以上我所提到的,都是性教育里应该含盖的重要内容,学生也都应该要知道,但因大环境对「性」的否定,同时误解性教育等同于教性行为,导致在推行和实施性教育教学上困难重重。也因如此,即使已经认同性教育的重要性和想突破的老师,可能也会面对到不知要如何教起和从哪里寻求资源的困境,这是在推动性教育上需要去克服的。为了寻求进一步的突破,董总在2005年8月份就与台湾树德科技大学人类性学研究所合作,主办了「第一?全国华文独中性教育营」,共有来自全国21所独中近160位师生参与此次盛会,反应热烈。本会在推动性教育以来,主要针对的对像都是以独中教师和家长为主,因我们始终认为老师和家长是最直接面对学生的性问题的人。但经这几年的努力,我们发现少了直接面向学生的活动,这一块缺口拖慢了我们在推动的步伐。所以董总主办性教育营,除了直接面向学生灌输性教育观念和知识,更重要的是期待各校领队,也就是在学校有参与性教育工作的老师,可在课程中观摩和学习台湾讲师们带领的经验,以提升自己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这样的交流和观摩,自然就缔造了许多的资源,对老师来说是个重要且又难得的机会。一个营会,学生和老师都会有不同面向的学习和收获。性教育营的课程是依据SIECUS六大概念为主轴来设计的,提供的是一个生理、心理和社会面的全面课程。值得一提的是,这营会营造了一个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很舒服的做自己,很能坦然和直接的向在场的每一位表达他们的性观念和想法,这就是藉教育可以发挥功能的最佳时机。记得有一环节要求学生针对性议题来呈现概念作品时,更让在场的领队感到惊讶,他们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学生竟然可以如此的开放,可以懂得如此多!从这些学生的言论中,我们其实可以发现很多都是烙印在他们脑海里已久的性知识和性态度,但遗憾的是并非完全正确,需要靠老师加以修正和再教育。事实上,很多学生在校不愿向老师提及「性」,是因为没有一个成熟和安全的环境沟通,造成老师或许会误以为学生不知道或认为他们还没有必要知道,竖不知错误的性观念和性知识早已在暗底下暗潮汹涌,影响甚远。主办性教育营是本会在推动性教育的新篇章,我们希望藉以此活动能抛砖引玉,可以唤起更多的学校以开放的态度来接受性教育。以北欧的丹麦和瑞典为例,它们是全球推动性教育最成功的国家,根据他们所做的研究显示,推行性教育后虽然无法提高青少年发生性行为的年龄,但未婚怀孕和性犯罪的比率却明显降低了。由此证明,我们需要以「大禹制水」的方式来处理现今社会的性问题,即是要靠性教育的推广和疏导,而非只靠法律的镇压手段,不然就只是治标而无法治本。 *此篇刊登于2005年9月20日《东方日报》好教育版、200510月《独中教育月讯》
我还记得自己在学生时代,老师是怎么上性教育课的。我毕业自一所独中,独中的性教育课是安排在辅导活动课程里,属于生活辅导领域的其中一个环节。当时,辅导老师在上课前一星期,就已先通知全班同学下周上辅导活动课的地点改在会议室(当时会议室是在图书馆楼上,比较隐密也比较安静)。同学们当时都不知道下周要上的主题是什么,但都在猜测,因为老师要求男生和女生分开时段过去。
直到大家期待的那一天,才知道原来辅导老师要跟我们谈“性”。整个过程都是小声的在讲,有点担心也避免楼下的人听到,而我也从来没看过同学们可以那么专注的在听课。当时谈的性教育课程,还是着重在“性生理”层面,辅导老师告诉我们什么是梦遗、要怎样保持生殖器官的清洁、什么是自慰、射精……。当时我班上的一名男同学听了老师的讲解后,突然举手表示不明白老师对梦遗的解说。其实不是老师讲得不好,因为从当时每位同学的眼神交集来判断,彷佛所有人都心有戚戚焉,或许是我的这位同学在这方面真的没什么发掘。当时,我初中二,这就是我对学校性教育课程的一段回忆。
若是更上一年代的老师,也许连“性生理”都不敢去碰触,那绝对是个大禁忌,而父母也从不会回答孩子“你从那里来”,所以我教过的孩子有些也真的相信他们是从石头里蹦出来、或从妈妈肛门里生出来的!
今天的科技与资讯发达,学生可以从多重管道去吸收与解决他们的性疑惑,已不需全靠父母或老师。对于“性”,网路更是提供了使用者无限的便利性,如此我们需要关心,如何防止孩子去“偷看”色情网站或上网寻找一夜情?还是担心他们是否会辨别色情世界里的真实性?如果您重视的是后者,那么性教育已不是要不要教的争议,而是“该怎么教”和“教什么”了。
家长和老师会有同样的担心,那就是教了性教育会不会导致孩子更容易发生性行为?而这样的担心是可以被理解的,因为社会长期以来对性教育存有负面的误解,华人也觉得民族保守,更何况我们生活在一个回教国家里,所以我们不太去碰触这样的课题。根据2004年DUREX全球性爱调查显示,我国平均接受性教育课程的年龄为14.6岁(全球平均年龄13.1岁),与越南和印度人为全球最迟接受性教育者。调查也显示:年龄在45岁以上者,初尝禁果的年龄平均为18.2岁;年龄介于21岁至24岁者,第一次性交的年龄是平均17.5 岁;介于16至20岁者,平均在16.5岁已有过性经验。性经验年龄的下降,加上未婚妈妈、堕胎、爱滋病、性犯罪案例日益攀升,这与青少年、成人甚至老年人所保持的性观念和价值观有绝对关系,这也是董总为何选择在这几年大力推动性教育课题的原因。
我们希望让校长、老师和家长知道,性教育不等于教“性行为”,课程更涵盖了“性生理”、“性心理”与“性社会”层面。除了教学生了解、掌握与保护自己的身体,也要去省查和澄清自己的价值观,以健康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角色,尊重他人并学习与他人共处,更要懂得如何去辨别资讯与寻求支援。今天学校设置性教育课程,绝不是鼓励学生去发生性行为,而是透过完善的性教育课程教育,让孩子在发生性行为之前,可以多一道价值观、责任承担、避孕常识和安全意识的把关,可以更严谨的去看待“性”,这是我们所期待的,也才是推行性教育的精神。
*此篇刊登于2005年6月7日《东方日报》好教育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