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十二月 14, 2006

父母如何管理孩子的亲密交往

张爸爸阅读了我上一篇的“我可以恋爱吗?”文章之后,跟我分享了他对两个儿子是否可以谈恋爱所抱持的态度。

张爸爸告诉我,他在孩子国一时就已经跟他们谈及两性交往的问题。他不反对儿子有异性交往,但前提是,他们若有固定的交往对象,则必须要向家人坦诚,并且要找机会介绍给父母认识。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会要儿子排出可以与对方约会的时间表。如果因为恋爱而耽误了课业,就会“再加以沟通”。


如今两个儿子分别高二及高三了,都没有交女朋友的记录。


张爸爸跟我分享了他的教育方式之后,也希望我可以把经验跟读者们分享。同时,他也问了我,这样的管教还需要注意什么吗?

回答:


首先,我为这两个儿子有这样开明的爸爸感到骄傲。从小能与孩子谈及两性问题的父母并不多,而父母不愿意多谈的原因,不外是(1)我也没有概念要怎样开口(2)担心越说越多,孩子就越会去做,所以宁愿他们知道少一点。还有一种情况,是父母该说的都说了,但孩子好像“左耳进,右耳出”,听不进去父母所说的话,怎样沟都沟不通。

以张爸爸的例子,他在儿子小时候就已经建立起了互动的沟通模式,所以他们的亲子关系有一定的基础,而这一点是我非常赞赏的地方,也是希望读者可以学习的。常有不少父母会说,我都有跟孩子说,但他们更多时候是不愿意听。
所以问题就出在于,为何父母的“美意”传不出去?换来的却是孩子无奈与不耐烦的回答:“我知道了啦,你要讲几次?!”、“你为什么那么罗嗦?!”等等的反弹。

问题会有这样的演变,常是因为父母在看到了问题之后才想要沟通的结果。当问题发生时,父母总是会求好心切,很想很快的可以把问题解决,所以孩子问题背后的焦虑、担心、委屈、害怕等等的情绪则容易被忽略。而这样以事情导向的单向沟通,往往少了“人味”,孩子自然会觉得父母根本不是在关心他这一个人,而是害怕事情发生后会给他们带来麻烦。结果可想而知,孩子当然会选择隐瞒实情,自己设法处理和解决。

我们相信有些事是孩子可以独立解决的,但有些事则是他们无法解决,但又不想求助,这才是危机的来源。

父母亲可以怎么做?

亲子沟通本来就不简单。因为孩子在生理与心理上的发展变化很快,不像父母的性格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所以父母有时候会感觉教育孩子已超出掌控范围。更何况要沟通的话题是一向来不擅长的两性问题,父母更需要掌握一些方向。

(1)从小就要建立互动的沟通习惯。如果孩子是处在叛逆期,父母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去贴近他们,多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沟通习惯的建立,就不会让孩子觉得父母都是有事才谈,而且一谈就是在说教,很罗嗦!带着如此的动机沟通,容易让孩子不舒服和逃避。

(2)父母需要坦白告诉孩子自己的担心,如此孩子也才会学到坦露自己。就如我上一期的文章说到,很多时候孩子并不知道父母为何反对,只知道父母说这样做会对自己不好。但为何父母不愿意明确说出是担心孩子影响功课、乱花钱、情绪容易起伏不定、发生婚前性行为、为婚怀孕?当父母说出了之后,也要听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因为有效的沟通是双向的。如果孩子已经在谈恋爱,父母的反对是于事无补的,反而要平心静气的再沟通,双方达到一致的协议与共识。

(3)多赞美。父母平常就要多赞美孩子,如此才有助于滋润和助长彼此的亲子关系。

(4)不要急着看到效果。如果之前没有跟孩子沟通的习惯或经验,更是不可能马上看到成效,更何况在谈及两性的问题,一开始难免会尴尬,所以需要多些耐心。

(5)父母不行,就要寻求资源。教养孩子是夫妻共有的责任,而不是一方的责任。夫妻需要有一个教育的方向和共识,当碰到问题时,夫妻俩要相互扶持、支援。如果问题已经超出能力范围,那就要寻求专业的支援,例如老师、辅导员。

结语:

其实,我身边也有几位父母,像张爸爸对孩子两性交往所抱持的态度一样,但只有少部分的孩子真的会谈恋爱,而大部分的孩子并不会因为父母亲的允许,就会马上去谈恋爱。

追根究底这些孩子为何不谈恋爱,发现是他们的思考(内在动力)在引导他们的行为,而不是父母亲反对。这些不会想要谈恋爱的孩子,大部分有自己明确的生涯方向和目标。即使真的谈了恋爱的孩子,他们也会比较知道如何尊重对方与自我保护,而不太会做出父母所表明担心发生的事。

*此文刊登于2006年12月5日《中国报》家庭乐 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