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三月 02, 2012

冯启德:说出来不是要改变你

刊于《东方日报》,「一号人物」专访
2012
31


或许平时是站在边缘,但提到平权时,冯启德第一个站在前线。然而他在去年11月召集「性自主」活动时,却闹翻天。

起缘于一个「性」(Sexuality)字,即使之前连办三年平安无事,只是办讲座、研讨会等的活动,但去年11月经马来报炒作成「性滥交」派对等的伤风化、腐蚀人心莫须有罪名,千夫所指下警方下令腰斩,复办无期。

冯启德还因此收到死亡恐吓,打着这场「文化战」时,这位平权社运份子的声音仍犁不平,他接受《东方日报》的专访时强调发声的权利,「说出来不是要改变你的立场」,更坚信:「凡遇不义仍沉默,这不是姑息恶行吗?」

冯启德未「转化」成社运份子前,曾隐藏同性恋者身份而「入柜」12年;他曾自责而向教会寻求救赎;但从属灵生活跨到社会实践,这跨越是一点一滴累积,特别是接触艺术后,开始反省自己。

「如果我默不作声,你就会包容我,就等于强奸犯对受害者说,我们干得好好的,为什么你要喊叫?」

「歧视他人者永远不自知,视为寻常事,这是为何我们要告诉他们,但当我们说出口时,人们觉得被冒犯。」

倡行平权而再辟战场,要用心底话,在人的语言与心灵上周旋,冯启德认为,「这是一场文化战争,这也是想象力的抗争。」

他认为人们抓着恐惧感不放,但恐惧是非理性的,「当你给他们实情、数据时,也赶不走这种恐惧。所以有时你需要从内心、打动情感的话,用心底话来对话。」

「性自主」活动本是邀请净选盟2.0主席拿督安美嘉等作推介人,后来安美嘉也受池鱼之殃而被讨伐。冯启德说,其实他们要办该活动,是要找发声平台。

无法高谈阔论的「性」
他说,性少数被欺压事件层出不穷,例如中性人被殴打、常被宗教局检举罚款亦无力偿还;「发生很多事情,但人们不知道,还说:『我们已很包容』了,所以请给我们机会告诉你发生什么事。」

冯启德认为当今社会仍欠缺一套语言,以成熟的姿态谈论「性」(Sexuality)。「第一,主要论述仍由政客主宰,而媒体也受他们控制。第二,语言本身这载体,仍无法处理它。『性』(Sexuality)翻不成马来文或中文。Sexuality不完全是Sex(性),那是有关主体、自主权。」

他认为一个国度,一个人应有权力决定自己的未来,「这才叫独立,国家独立,人民也应自主。」

人权不是比人数,多数也会变少数
但倡行平权者不是希望享有特权,冯启德认为,平权是希望获得相同的权利及认同。「人权不是数字游戏,不是关于谁的人数比较多,更不是众与寡之分。我们关注的是『一』──你可以给一个人很多权力,但你要确保每一个人都享有同样的权力。」

不少人仍以「多数」者自居,「小数服从多数」下往往以众欺寡, 但冯启德提醒,「当你说『我是多数者,我应享有更多权利』时,你也威胁着自己,因为有朝一日,当你沦为少数者时,你一句话也不能说。」

即使有些人,不敢站出来支持同性恋、双性恋、变性人的权益,但他仍然鼓励其它人透过净选盟游行等社会运动,继续推进大马民主发展。「最终我们可以看看彼此,然后感谢彼此在这项民主发展路上的贡献。」

结婚育儿不是为了排遣寂寞

冯启德刚从英国伦敦回来,应大马留英生之邀而给演讲;他发觉当地有顶尖的大马学生不愿回国,就是因为本身是同性恋。

有者还对家人讹称仍单身、或不再是同性恋,「他们在英国享受到自由,但在英国有许多法律可保护你,可是在你心深处、你的家庭、你的伴侣关系,法律是保护不到的。」

他不解为何一些家庭会向同性恋的子女棒打鸳鸯:「是什么样的家庭会要求子女孤独一人,而不是与一个让他们开心的人相偕同伍?这是多么地疯狂?他们宁愿孩子孤独、伤心。」

「当你的家人都不在时,让你开心的,就是你新组织起来的家庭,一起执子之手,但你不准快乐地度过。」

当年冯启德对其母亲「出柜」时,过程漫长迂回。第二次摊牌时,其母问他为何仍无法「矫正」过来,他反问母亲:「你还要我尝试多久?我花了12年的时间尝试去纠正自己、没法去爱任何人。」

其母接着说:「但你应该结婚,这样你年老时才不会孤单」但冯启德反问:「你结婚、你有孩子了,但你不感到寂寞吗?」

「她不懂得回答我的问题,因为我们所有人都感到寂寞。不管我们有多少的伴侣,心中总有一部分的寂寞,别人触碰不到,只是我们不敢说出来。」

「我对我妈说:『我知道你是寂寞的,而你也知道婚姻改变不了这状况。要让另一个人来帮你排遣寂寞是不公平的,因为怎样处理寂寞,是自己的责任。』」

「学习自立,经历过寂寞,让我了解到我可以做最真实的自己,即使寂寞也可以娱乐自己、过得很好、不需要害怕寂寞。关键不是不会感到寂寞,而是不怕寂寞。」

他最后向母亲告白:「若你选择拒绝我,我就不会再回来了。让我回到选择拒绝我的家人那里,其实没什么意义。」

「如果我所爱的两个人处在不同的世界,这就好像把我的心给活生生地撕开一样。我要让我的世界融合在一起,所以我希望你能够见见我的伴侣。」

性是政治工具:不去管理,国家为你管理

冯启德认为,在人生中有时欲望熏心,许多人却不明白自己的躯体,进而恐惧性、欲望,「他们极尽一切去处理,还去聆听他人意见、或交由法律。但人们不清楚自己的欲望时,就易被人剥削。」

他说,法国哲学家傅科说过性是一种政治工具。「但性是你核心的一部份,借着性与另一个人产生联系,如果性交给体制去掌控,他们会让你感到孤单,因为他们区隔你。」

「国家机关会说,『你的欲望很污秽,你需要被管理,那我们会为你管理。』」

过去历代许多暴政都使用性相关的法律来打败异己,证明性与政治是相栖相连的,「从罗马古时代到德国纳粹期间,都使用性相关法律,因为你不需去证明它,你只需说出来。」

「每项诉求都伴随着责任;你要自由,你就要负责;但许多大马人不愿负责,性也一样;当我们谈到性欲望时,那也是有责任的。」

我们不是孤军作战

冯启德曾经安份守己,捂着耳朵过活,但有一次他听见已故的社运份子冬妮卡欣提起一些遭警方羁留而死亡的印裔少年真人真事时,他开始扪心自问:「这么多年来我是怎样捂着耳朵去听这些故事?我是怎样在这国家生活?」

「我觉悟到如果我继续不作声,其实我是姑息着这些人以我之名,以『保护』的名目来作恶。但我不需要这种保护──这种剥夺无辜者权益与性命的保护。」

那么就议政、关心社会吧!可是冯启德发觉对人谈起政治时,许多人会如此反应:「我不爱谈政治」、「政治与我无关」、「我不理政治」等。但他坚称:「你不爱理政治,就是政客所要的。所以现在我们都是从政治家台底下捡面包屑。」

或许不少人是因为无助,而选择置身事外?冯启德说,「所以我们常说,你不是一个人孤军作战,我们一起去做。这不是指捍卫同志权利而已,而是一起捍卫其它人权益。」

「说到底,我们都是同囚一室、拴在一起的。」

然而他发觉到,许多大马人未认清自己有权利,「但那不意味着我们没有权利,不论国家是否认可我们的权利,我们应自己去认可。」

说出来不是要改变你
冯启德在接触戏剧等艺术界后,眼界大开,心眼也打开了,并直言「艺术界人士比宗教界人士更开明。」

他在中学时获得东盟奖学金到新加坡最顶尖的中学求学至18岁,期间当了基督徒而遭反西化的父亲反对。他曾经在教会积极「改造」自己的性取向,但徒劳无功。

冯启德当时曾为教会剧团写剧本,钻研圣经故事,按图索骥读回当时的历史故事,发觉主流教会将许多相关政治的环节给切割出来,剩下的基督精神都是符合主流、中产的。他向教会领导人抗议,得到响应是「你简化故事就行,一般人不明白的」。

这些年来他分别三次向父母出柜坦承同性恋者身份,如今是完全「出柜」,但强调自己将性取向宣之于口,不是要改变听者的立场。

「我只是说明我的看法,我是同志我ok。我有权这样过活也没什么错。人们可以唱反调,没问题,但当我与你唱反调,你却说你要杀了我、夺走我的权益,那我无法尊重这一点。」

尽管豁了出去,「但如果说没有社会压力是骗人的,特别是你接到死亡恐吓──你走在街上时看到自己的同胞,恍然感到有个不认识你的人要杀害你,你的信念就改了。」

如今冯启德辞去了艺廊总监的职位,全身投入自由撰稿人身份,也积极搞艺术活动,包括本月在灵市一家广场发起、别有意趣的「我是一枝铅笔」说故事嘉年华,为家长与教师而设的工作坊,包括为孩子读故事等。

「小学时我们常被要求写一些作文题目,包括『我是一枝铅笔』、『我的志愿』等,这活动就是要探讨这些作文题目背后的意涵──包括灌输了建制要打造我们的模式,这些志愿等都需符合主流思想的。」

采访手记:理念型的想象

性议题与性运动向来是大马社会最少、也没甚勇气碰触的一块,即使挑起来时都是污秽、歧视性的,而性自主活动在去年遭「高压暴力」的手法开刀被贬为「社会公害」等,就是明证。

此次访问,我是想以平实心态去聆听一位挺身而出的艺术工作者兼社运份子,其论述的底蕴、复合的经历和深刻的思索是由何而来──他到底怎样找到了自己的声音。

但我还是:是否有人告诉过你是理想主义者?你的乌托邦没达成时是否曾沮丧过?

他说,「一个人的快乐不是靠环境来催生,如果你要依靠外人来打造自己的乌托邦,你永远都不会快乐。重点是你的想象,想象你要处于的所在,一边想象时你就走着去了。」

当时起披头四的那首名曲──「想象」中那句经典歌词:「你可以说我是发梦,但我不是唯一作梦的人。」但我这篇访谈,可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理念型的想象。

人物志:
姓名:冯启德(38岁)
家乡:马六甲
学历:新加坡莱佛士初级学院毕业、莱佛士书院及林国荣创意科技大学(平面设计文凭)
身份:性自主嘉年华召集人、艺术顾问、自由撰稿人
资历:Annexe艺廊艺术活动总监(2007-2011年)、Kakiseni.com编辑(2003-2006年)、Octopus.com.my作者(2000-2001年)
性自主嘉年华获律师公会、联合国、国际特赦组织等海内外组织赞助及合作。冯启德也负起宣传、募款及身兼协调员角色。
经历:
─2009225日,其谈话「请别过滤描述我是谁的字」,成为《时代》杂志新闻网站的当日金句,全球皆读
─2008年受美国大使馆及肯尼迪中心邀请参与在纽约及华盛顿的展览。过后受邀到日本参与名为《创意城市的潜力》交换展览。
─201111月受邀到墨尔本,担任世界文化艺术高峰会讲员。
─20121月受英国及爱尔兰大马学生理事会邀请到英国向大马留学生演讲
曾受邀到性别权利及社会艺术进行演讲
曾负责为国际特赦组织、伊斯兰姐妹组织、独立新闻中心、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的举办活动如展览、人权庆典、电影放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