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十月 13, 2006

“学校性问题的危机”中的亲密关系问题

本会续前年和去年连续主办了性教育初阶和进阶工作坊,今年8月再度邀请台湾树德科技大学人类性学研究所所长林燕卿教授,前来协助独中性教育课程发展的推动。而今年林燕卿教授的性教育巡回讲学,为期一星期,活动涵盖工作坊、公开演讲,也透过媒体来达到社会宣导功效。

学校行政层更需要重新认识性教育内涵
学校性教育的施展,在上需要获得校长的认同,在下需要老师之间的支持,也就是说学校性教育绝非一个人就能唱独脚戏,否则容易受到抨击和挫折。本会近几年主力在推动性教育,目标并不是让每一位老师都需要拥有专业的性教育知能,但确是希望可以让每一位老师重新认识性教育,以有不同的思维开拓,态度上能有所调整。而本会今年主办的“学校性问题危机与处理”工作坊,不同于过往两年一般老师的培训,而是特别针对学校行政层来设计课程,以期学校领导人能认同学校推展性教育的影响力,如此方能在处理校园两性问题时有更妥善的应变和处理能力。所以此次参加工作坊的对象除了学校辅导老师,更有来自校长、训导人员、教务人员、宿舍管理人员、社区辅导人员的参与,反应更为热烈。

校园亲密关系是最大危机?
工作坊之前曾发放问卷来调查各校的性危机问题。问卷回收的结果,有一半以上的学校把两性亲密交往当成是校园的最大性问题危机。在分小组交流的环节,当讨论到学校行政层可以规定男女学生交往的开放程度到哪里时,发现到最后为了避免男女学生之间关系的发展,反而演变成努力设限和阻止男女之间的交往和肢体接触。记得当时就有位老师因此有感触的反映,“我们怎么不思考为什么一般男女生之间的勾肩搭背没问题,男女朋友就非要阻止不可?”虽然此问题并不是此次工作坊的重点,但因大家对学生亲密问题的关心,林教授还是花了不少时间来跟大家探讨“大马的中学生可不可以谈恋爱?”的问题。大部分的参与者表示这个环节有不同观点的撞击和新的思考。当思维打开了,看到学生的一些问题,自然会有不同的解读和处理方式。

因为性教育非常撞击到个人的价值观,一位传统和一位开明的老师,在面对性课题时,所抱持的态度和观念就一定有所不同,所以在教育学生时,学生最能直接感觉到哪个想法是贴近他目前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若老师仍然固著以往所学,来教导现代的孩子,去适应未来的环境,就会忽略了时代的变异性。

学生谈恋爱也是一种学习经验
青少年各自需求都不同,常常无法以年龄预估他们的需求,就像每个学生对自己身体关心、探索的程度,性意识及生理发育开始的时间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学生不会因为校规或老师的阻止,而变得不去谈恋爱。

林教授表示:“有学生的确是可以迟些谈恋爱,有的却是较早会有谈恋爱的渴望,在中学时就想谈恋爱。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一样的标准。所以我们的社会不能对性爱价值观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要读完书结婚后才可以谈恋爱,才可以有性爱。”

“学生谈恋爱的过程,也是情爱的学习过程,不要在人生里只是选择外在条件匹配的对象而已,还需要考量价值观的合适,其中对于性的价值观也需要考虑。”所以,要让学生懂得发展情感技能,就要阶段性的引导他们如何才是健康的两性交往(而不是恐吓、阻止),让他们在往后的生涯中赢到幸福的情感,而不只有所谓的事业成就导向。

其实,不让学生谈恋爱,是消除老师本身的焦虑,学生并不一定知道背后的担心。所以老师下次在跟学生谈论这问题时,不妨表达出自己的焦虑,是担心影响课业、情绪困扰、还是害怕未婚怀孕?老师们都有责任教导和告诉学生事实,甚至可以讨论如何减低发生的可能性。不要害怕学生知道得太多,因为当学生越无知、懂得越少、越糊涂,就越可能会发生我们所担心的事。

成功的性教育,是让学生学会选择及判断,同时也要教育他们在选择不要时,懂得如何拒绝。







*此篇刊登于2006年10月份 《独中教育月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