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位年轻的妈妈曾经跟我分享了她的一段经验:有一天,她先生发现刚买的保险套突然少了两枚。因为家里有一个大儿子和一个女儿,所以她和先生马上断定是这14岁的大儿子拿了。其实他们很担心这孩子拿来干什么,但因为不知道要如何向孩子开口,所以就相互安慰说孩子一定是好奇拿来“研究”罢了,结果决定把剩余的保险套收在更隐秘的地方,之前的事就当没发生过。
到底性教育与保险套的关系何在?
不知道其他父母是否有相同的经验,即家里也可能会有偷拿保险套来“研究”的小孩?如果小孩直接当面问父母“这是什么东西?”,想必就会考倒不少的父母。
保险套在我们的文化里,似乎很容易“见光死”。父母不妨回想经验,当需要购买这必需品时,通常是不是会首选在顾客不多的商店购买?在付钱时,是不是会企图用其他的用品来掩饰它的存在?在购买时的感觉是不是羞涩的?如果以上的现象都是你的经验感受,那就不太可能会选择跟孩子在逛街时购买这玩意,以免惹来连环夺命的追问。基于此,孩子不知道什么是保险套,或从来没看过保险套长什么模样,怎叫他们不好奇想一看究竟?
父母也许会认为避孕这事不用学,因为大家都是在摸索中走过来的,所以到时自然就会懂。话虽如此,却忽略了时代和环境的改变。现在孩子们的两性交往管道越来越多元化,如今性资讯容易获得、性态度逐渐开放之下,他们发生性行为的对象也不一定就是结婚的对象,所以父母能允许孩子有多少次的尝试错误学习?许多的调查显示和强调,婚前性行为的年龄逐年下降,加上大部分的第一次性行为都没有采取避孕措施,父母需要有责任意识去提升孩子的性知识和性观念。
让孩子认识保险套并不会鼓励孩子去发生性行为。有天孩子在购物广场或对着父母房间的垃圾桶,指着保险套的盒子问起那是什么,如果父母选择逃避或欺骗,这就间接传达了有关性的一切都是不能问的。父母在面对这问题时必然引起焦虑和不安,就是父母和孩子要一起学习的机会教育。
保险套有自我保护,即预防性病与避孕的功能,这是至少要给孩子的先备知识。有了这基础后,父母可视孩子的年龄来引导思考对性行为的基本态度,再延伸至对婚前性行为的自身条件和责任评估。过程中,父母也可自我评估来决定是否能亲自教孩子如何使用保险套。性教育不用恐吓的方式来让孩子学习,例如用堕胎的恐怖效果来教导孩子避免发生婚前性行为、强调被发现就必定退学和丢脸等等,因为这教育方式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了。性教育最终要让孩子拥有尊重对方、自我保护、自我判断的能力,而这种内在力量的存在才是坚定的。
为自己行为负责是男女人的共同责任,而不是其中一个性别的责任。但我们通常会把这部分的期待强制放在男人的身上,举例来说,购买保险套就是男人的责任(相等于会“研究”保险套的一定是儿子)。女人若习惯把避孕的责任放在男人的身上,一旦怀孕了就是男人必须负责,其实这都相对把女人放在被决定者的地位,对两性的尊重与平权并没有正向的影响。
从身边的例子观察到,不少的父母已经开始意识到家庭性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习与子女谈性说爱,这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所以保险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东西背后所操纵的观念和态度,才是我们需要共同去正视的。
*此文刊登于2006年《中国报》家庭乐 副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